第一百零六章 朱棣的心思(2 / 2)

盛明皇师 诺琴誓夏 1590 字 1个月前

朱棣一笑,点头应允:“原来如此,太尉大可安心,我朝皇帝陛下一向以宽仁作为民族政策。只要太尉真心归降,本王可保证太尉旗下全军将士及家眷安然无恙、毫发无损的随本王一同返回大明。”

有了朱棣这样的保证,乃儿不花也算是放心投降了。人家朱棣是亲王,绝不会小家子气骗自己。

于是,安安心心吃完这顿饭的乃儿不花,向朱棣告辞回营地开始准备一系列投降的事宜。

送走乃儿不花,叶羽也提出要回自己的营帐内休息,朱棣开始着手写本次北伐的捷报。

这次北伐,朱棣的表现堪称完美。

他在出发前便做好了万全的准备,手下斥候部队准确的找到了敌人的方位,没有浪费任何的时间在寻找敌人上。这一点,他做的甚至超过了前辈蓝玉。

他率领数万将士远征千里,最后还要冒雪行军,历经磨难才找到了敌人的大本营。一场千载难逢的胜利就摆在他眼前,然而他却用出色的心理素质克制住了那种求胜的欲望。

只为了收获一场更加漂亮的胜利。

这种漂亮并非斩杀多少敌人,俘获多少战利品,而是在于他上演了一出宽宏大量的戏码,不费一兵一卒便拿下这场战争的胜利。

这远比砍杀多少敌人都更加难得。

面对自己期盼已久的一场胜利,对于这次北伐和这场胜利,朱棣明明已经在心底期望了很久很久。

但他依然忍住了自己的欲望,他选择隐忍。他没有去理会咬牙切齿想要将元军杀个精光的部下,也没有下令去斩杀任何一个毫无准备的元军,他只是平静的想元军的主帅提出了劝降。

这需要怎样的耐力和自抑能力。

因为朱棣深深的明白,短暂的发泄只是小胜利,长久的布局才是大赢家。

系数这次战役自己的收获,朱棣不自觉露出笑容。

乃儿不花作为降将,将会成为大明边疆的一股强势力量,而自己此时显然已经给他留下宽厚仁慈的良好印象,这颗种子日后必然发芽。

再说自己安排叶羽前去劝降的事情,现在捷报中便可将大部分的笔墨落在叶羽的身上。这份捷报,将会带给父皇关于叶羽此人良好的第一印象。

最后便是父皇对自己的印象,这场战役结束后,自己再也不会是父皇不放在心里的一个儿子,而会真真正正变成他委以重任的首要选择。

对乃儿不花的隐忍,将成为自己获得更多政治资本的桥梁。

朱棣满意的合上自己书写的捷报,他对于这次战争的收获显然很满意。

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?朱棣自己都不清楚,到底什么时候,自己丢掉了所有的童真和幻想。

即便再怎么重情重义,朱棣却还是发现,自己有些什么在改变。

也许是自太子对自己的猜忌开始,也许是父皇对自己的冷落开始,也许是更早,在战火纷飞的时候出生时便已经注定。

朱棣注定是个在逆境中成长的强者,但成为强者的同时,也需要付出代价,那代价便是失去曾经拥有的高尚和纯真。

朱棣没有时间缅怀那个高尚的、不耍心机的自己,但他却可以尽可能保留有情义的自我。无论面对敌人耍多少手段,他都在心里告诉自己,面对出生入死的将士,面对相信自己并选择跟随的叶羽,自己无论如何都要以真心对待他们。

此时,望着帐外苍茫的白雪,朱棣不自觉想到了远在京城的妹妹怜香。

他露出开怀的笑,这一次叶羽表现的很好,自己在捷报中也已写明他这次劝降所立的功勋,希望这会成为他和怜香的良好开端。

乃儿不花的投降事宜做好了,他向明军主帅燕王递交了降表。这场原本可能会血流成河的战争,便这样以一种极其平和的方式结束了。

远在京师皇城内的朱元璋,在收到捷报和降表的时候,也很是惊讶。

他原本想到自己这个儿子是有能力的,却没有想到他竟然如此出色。从出征开始,每一步都计划的详尽周到,直到最后不费一兵一卒便取得了胜利。

这让朱元璋很是开心,他对这个自己一直没有过多注意的儿子,有了新的认识。

十分高兴和欣慰的朱元璋,决定重重的赏赐朱棣。金银珠宝自不必说,燕王府的护卫数量也大大的上升,并且,一向不允许藩王轻易入京的朱元璋,破例允许朱棣在今年八月的时候回京祭拜先皇后。

这恐怕是对朱棣最大的恩赐。

记得收藏(斗破小说网https://www.eceshu.c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