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5章 公孙大娘(下)(2 / 2)

在南方的那片陌生的土地上,公孙大娘和李十二娘过着平淡而温馨的生活。李十二娘的才艺出类拔萃,声名逐渐远扬,吸引了许多粉丝和观众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富足,终于建起了自己的小窝。然而,幸福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。

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,李十二娘刚刚完成了一场精彩的演出,满心欢喜地回到了家中。公孙大娘见她回来,便迎了上去。然而,就在这时,院子里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。公孙大娘和李十二娘心中一紧,正想关上门,却已经来不及了。

大门被猛烈地撞开,十几匹高大的马匹带着漫天的尘土冲进院子,将两人团团围住。月光下,只见土匪领头的是个独眼龙,他的左眼放光,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欲望与邪恶的力量。只有一只眼的他看起来更加狡猾而残忍。领头的独眼龙厉声叫道:“瞧你们这日子过得不错啊,快拿银子出来,否则大爷手中钢刀可要喝血了!”

公孙大娘和李十二娘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脸色苍白,但他们很快意识到,此刻必须保持冷静。公孙大娘悄悄地将手伸进袖子里,紧握着那把锋利的短刀。李十二娘则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毫无惧色,她知道,只有保持镇定,才有可能逃过一劫。

独眼龙冷冷地扫了他们一眼,嘴角浮现出一丝残忍的笑意。他猛地一挥手,那些土匪便纷纷下马,开始在院子里四处搜寻。一时间,刀剑出鞘的声音、砸碎东西的破碎声、以及土匪们嚣张的笑声充斥着整个院子。

公孙大娘紧紧把李十二娘推进屋里,目光坚定。李十二娘虽然心中惊慌,却依然保持着镇定。她悄悄地在屋内观察,试图找到一个突破口。

他的威胁令人心惊胆战。那种话语如同夜晚的寒风,直刺人心。然而,李十二娘并未因此而畏惧。她从屋子里冲出,双眼闪烁着坚定的光芒,手中紧握着一把短剑,直扑向独眼龙。

然而,事情并未如她所愿。一个小喽啰看出了她的意图,他挥起手中的长鞭,快速而准确地缠住了李十二娘的腿。李十二娘毫无防备,失去平衡,“砰”的一声摔倒在地,手中的短剑却插在了独眼龙的面前,仅差一分便能刺入他的胸膛。

独眼龙愣住了,他看着那把短剑,又看看李十二娘,眼中充满了疑惑。他瞪着李十二娘,大声问道:“这剑是哪儿来的?”

公孙大娘见状,立刻镇定下来。她不动声色地回答:“是我曾经帮助过的人赠送的。”

这话一出,全场顿时一片寂静。土匪首领独眼龙瞪大了眼睛,难以置信地看着公孙大娘。他的心中似乎在回荡着那句话,“曾经帮助过的人……曾经帮助过的人……” 突然,他往后退了一步,脸上露出后怕的神情,说道:“好险!我说兄弟们,大水冲了龙王庙了,撤!”

众土匪似乎被独眼龙的命令所惊醒,纷纷翻身上马。马蹄声在寂静的夜晚格外清晰,他们瞬间消失在夜幕之中。只留下公孙大娘、李十二娘和那把插在地上的短剑。

一阵风似的,眨眼间土匪们没了踪影,留下公孙大娘和李十二娘想做梦一样,公孙大娘和李十二娘惊魂未定,紧紧抱在一起。忽然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:那伙土匪并没有空手回头,而是抢了另一户人家。他们不知道这些土匪是否会再次出现,但是他们明白,这次能逃过一劫,全靠那把神秘的短剑。

在第二天的傍晚时分,夕阳的余晖洒在公孙大娘和李十二娘的身上,她们正沉浸在昨天那惊心动魄的事件中,心有余悸地谈论着。突然间,大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,伴随着人嘶马叫声,还有一道高亢的声音:“公孙大娘,你在吗?你可让我找得好苦啊!”

公孙大娘闻声一惊,与李十二娘对视一眼后,随即走出院子查看。只见昨日那伙强人赫然站在院中,他们的脸上带着一种奇怪的紧张感。而在他们中间,一位身材高大、气势非凡的男子尤为引人注目。他身形魁梧,犹如一扇门板,正是当年闯入七秀坊仓房的那个人!

公孙大娘看着他,嘴角微微上扬,露出一丝微笑:“原来是兄弟你,快请进屋坐。”

那男子却摆摆手,神色凝重:“不必了,坐下来会给你惹麻烦。我是匪,进来会给官家留下把柄。”

这时,只见余量超的情绪愈发激动,迫不及待地问道:“公孙大娘,您还记得我吗?我就是当年去您七秀坊偷东西的那个年轻人。您不仅没有把我送到官府,还给了我三十两银子。您怎么会来到这里?”

公孙大娘听后,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,叹了口气:“唉,因为安史之乱,我们逃难到这里来的。兄弟,你又为何来到此地?”

余量超闻言,连连叹息:“那年你给我的三十两银子,我本想拿着它去赌场翻本,但想到您的教诲,我改变了主意。我按照您的指示做起了小买卖,开始卖一些家乡的小吃。生意还算不错,赚的钱足够养活家人。然而,安史之乱的战火很快烧到了我们那里,我家被叛军抢劫一空,一家老小都饿死了……那种惨状真是无法形容……唉,不提也罢。我实在没有办法,只好和公孙大娘一样逃到南方来。谁知到这里后处处受人欺负,连官家也跟着欺人。我一气之下就上了山,拉起旗帜起义。今天我来这里,一是为了拜见公孙大娘,没有你当年给我的银子,我余量超早就饿死了;二是为了昨天惊扰你们的事道个歉。不知者不怪,还请公孙大娘原谅。”今天我来这里,一是为了拜见公孙大娘,没有你当年给我的银子,我余量超早就饿死了;二是为了昨天惊扰你们的事道个歉。不知者不怪,还请公孙大娘原谅。来人,上礼!”

一声令下,几个小喽啰捧着托盘上前来,上面放着白花花的银子和亮滑滑的绫罗绸缎。

然而,公孙大娘却摆摆手,对眼前的礼物视而不见:“慢着,兄弟。我有两件事要问你。一是你的手下是怎么认出我的?那把短剑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玄机?”

余量超得意地笑了起来:“不瞒公孙大娘,我在这里发迹后曾命兄弟们返回七秀坊找你,却遍寻不着。于是我发出命令,只要遇到持有这把短剑的人,一定不得惊扰。”

“我曾经发誓,我的这条命其实是公孙大娘给的。如果有任何人敢伤害公孙大娘或者您的弟子,我必定会用我的血来复仇!”。

公孙大娘听后默默地点了点头,然后转向余量超,眼神凌厉地问:“第二件事,昨晚从我这儿离开后,村里的另一家被抢劫是不是你们干的?”。

余量超没有回避公孙大娘的目光,他深吸一口气,坦然承认:“是的,是我所为。但这也是我们历来的规矩,所谓贼不走空。我们必须有所收获,才能维持生计。”公孙大娘瞪大了眼睛,她的声音中充满了坚定和恳求:“兄弟,我在这里居住了多年,这里的每一粒饭,每一滴水,都融入了我和李十二娘的感情。这个地方,对我们而言,就像第二个家一样。这里的人,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。你看,为了报答这个家的恩情,为了照顾我们如同亲人的村民,能否看在往日的情分上,放他们一马?”

院子里静悄悄的,只有公孙大娘的话语在空气中回荡。余量超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,他的眼睛中闪过复杂的情绪。他艰难地开口道:“公孙大娘,我很敬重您。但国有国法,山有山规。所谓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。这周围的镇子靠着我们就得养着我们,这帮弟兄们跟着我也得有个吃饭处是不是?今天如果放过了他们,以后就没法混了。再说,我们抢过此镇,别的绺子就知这是我们的地盘,就不会来抢。如果我们不抢,他们也会来抢……”

公孙大娘的脸上露出一丝痛苦的神色,她知道余量超说的是实话。她咬着牙问:“这么说,是毫无转圜的余地了吗?”余量超沉默了片刻,最后艰难地点了点头:“我保证,无人敢动公孙大娘一家。但其他的人家,我实在是无能为力……”

“哗啦”一声,公孙大娘将一包银子和绸缎狠狠地扔到了院子外面:“这些都是乡亲们的血汗,我无法心安享受。从今往后,我们各行其道,互不相干!”李十二娘惊恐地看着公孙大娘,生怕余量超会因此发怒。

那个独眼龙恶狠狠地吼道:“你这老太婆,敬酒不吃吃罚酒!”然而余量超却猛地一巴掌打在他脸上,声色俱厉地说:“住口!公孙大娘是我们的大恩人,她的话就是命令!我们从此以后不再打扰这里,给我记住!”他转身对其他众人说:“我们走!”说完便率领着众人离开了院子。

院子里重新恢复了安静。公孙大娘默默地捡起银子和绸缎,交给李十二娘:“这些留下吧。虽然不能救所有人,但至少可以帮到一些人。”李十二娘含泪接过银子和绸缎:“大娘您真是大善人!”公孙大娘淡淡一笑:“傻孩子,与人为善就是与己为善。”

于是她们俩就在这座被山贼掠夺过的村子里住下,默默地为乡亲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。尽管有些伤感与无奈,但她们依然坚信明天会更美好。音冷冽:“我刚刚说过,谁敢惊扰公孙大娘,我就必杀之!你是耳朵聋了吗?”

然后,余量超像一阵风一样消失了,同时顺手洗劫了另一户人家。他的离去带走了所有的喧嚣,留下了一个破碎的村庄和一片悲伤的气氛。村民们眼睁睁看着他们的财产被剥夺,生活陷入无尽的恐慌。

到了第三天,当公孙大娘和李十二娘踏上院子的小径时,他们惊愕地发现周围的世界已然变得陌生。曾经熟络的乡亲们此刻却刻意回避着他们的目光,取而代之的是冷冰冰的斜眼和无声的冷嘲。隐约间,他们甚至听到低沉的议论声,如同寒风中的细语,散播着无端的恶意。

夜幕降临,更为刺心的事情发生了。大门上竟被涂抹了恶毒的黄色粪便,李十二娘气得满脸通红,眼中燃起了怒火,她挥舞着拳头,誓要与侮辱他们的人拼命。然而,公孙大娘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制止了她。这位平日里慈祥的长辈,此刻眼神如刀,紧紧盯着那柄引发风波的短剑,彻夜未眠。

又过了几夜,大雪纷飞,仿佛时光倒流,回到了多年前的寒冬。就在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,村上再次被恐惧笼罩。土匪如同恶鬼般降临,他们带走了所有能带走的东西。正当他们准备满载而归时,余量超带领着队伍出现在了村口。他们的目光落在了公孙大娘和李十二娘身上。

余量超一惊,他连忙下马,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安:“公孙大娘,你怎么会在这儿?”公孙大娘淡淡一笑,目光直视着余量超:“大王,这是最后一次问你,你是否真的不能放过大家?”村上的乡亲们在暗处窥视着这紧张的一幕。余量超沉默了片刻,最后低声说:“公孙大娘,对不起。”

公孙大娘轻轻地叹了口气:“好了,我们不提这个了。今晚我来,是想和你告别。这个地方我们呆不下去了。”她顿了顿,似乎在整理思绪,“不过在离开之前,我想告诉你一件事——你送给我的这把短剑有些古怪。”

余量超一愣,他完全没有想到公孙大娘会提到这个。他疑惑地看着公孙大娘,只见她缓缓地从腰间拔出了那把短剑,剑尖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。

“这把剑你送给我有一段时间了,但我最近才发现它有一些非常特殊的地方。”公孙大娘解释道,语气中透露着一丝神秘。

余量超正疑惑公孙大娘扫描仪。公孙大娘突然将剑锋指向他的身后。他一愣,还没来得及反应,就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尖锐的惨叫。余量超只觉得一股冷风划过耳边,随后便是李十二娘的惊叫声。他转身一看,顿时惊得目瞪口呆——那把短剑已经刺入了公孙大娘的腹部,直指剑柄。“公孙大娘,你为什么会这么做?”余量超愣住,声音颤抖地问。

公孙大娘痛苦地捂住伤口,气若游丝:“兄弟,别怪我……我这么做,只是为了保护村里的乡亲们。”她的声音虽然微弱,但充满了坚定,“兄弟,别怪我这么做。”公孙大娘脸色苍白地靠在墙上,但嘴角仍然挂着微笑,“我这么做,只是不忍心乡亲们再受伤害。”她的声音越来越微弱,“记得那年你全家挨饿吗?当年我救了你,我公孙大娘从不后悔……”

余量超眼眶湿润,他默默地扶起公孙大娘,心中五味杂陈。他深知公孙大娘都是为了保护村民而做出了巨大的牺牲。

余量超紧紧抱住公孙大娘,泪水如断线的珠子般滑落:“为什么?为什么要这么做?”他的声音颤抖,心中的悲痛无以言表。

然而,公孙大娘却安详地闭上了眼睛,仿佛放下了所有的牵挂和疲惫。她的脸色苍白,嘴角依然挂着微笑,仿佛在默默地告诉余量超,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村子和村民。

李十二娘撕心裂肺地哭喊着向前扑去,却被喽啰们死死拉住。她的双眼充满泪水,望着余量超怀中的公孙大娘,心如刀绞。她痛苦地喊道:“师傅!你怎么这么傻啊!”

余量超缓缓站起身,他的目光空洞,仿佛失去了灵魂。他低头望着逐渐失去温度的公孙大娘,内心充满了愧疚和悔恨。他知道,这个曾经充满温暖的小村,因为他们的离去,将陷入无尽的寒冬。

他紧紧抱住公孙大娘,声音哽咽:“公孙大娘,我明白你的用意。我曾经发过誓,如果有人敢惊扰你,我必杀之。现在你死于我的剑下,我当然有责任……”他的声音越来越小,最后几乎听不清楚,“我再不是人,又怎敢失信于公孙大娘?”

喽啰们听闻此言,皆是大惊失色。他们愣在原地,不知所措。这些年来,余量超一直是他们的头号战将,是他们的依靠和信仰。然而此刻,他却面临崩溃的边缘。

这时,只见余量超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大娘身上拔出短剑。剑锋闪烁着寒光,似乎带着无尽的悲愤和怨恨。他瞪大了眼睛,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绝望和坚定。

李十二娘惊呼一声:“不!”她想要冲上前去阻止余量超的疯狂举动。但已经来不及了,短剑已经刺入了余量超的心脏。

血,鲜红的血从伤口处渗出,染红了余量超的衣服。他咬紧牙关,勉强稳住身形。他回过头,对着众喽啰说道:“听好了,你们都是从苦难中走出来的。我不想看到你们再去祸害那些无辜的穷苦人。寻找一份正当的职业,去过安稳的生活吧。”他的话语带着沉重的分量,每一个字都充满了真诚和期望。

众人被他的坚决所震撼,一时间愣在原地。李十二娘泪流满面,她明白余量超为了实现自己的誓言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

在这悲壮的一刻,天空突然变得阴沉起来,仿佛是苍天也在为这位英勇的江湖人哭泣。风轻轻吹过,带走了余量超最后一丝气息。他就这样静静地倒在了地上,永远地闭上了眼睛。

然后,他再次转过身去,望向怀中的公孙大娘,温柔地说道:“公孙大娘,我来了。我来陪你。”他紧紧抱住公孙大娘的尸体,再也不愿意松手。

在众人的惊呼声中,雪花四溅,余量超那高大的身躯带着微笑倒在了公孙大娘的身边,仿佛在告诉她,他来了,他来赴那最后的约定。

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。众喽啰们默默地站在原地,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敬畏和感动。他们见证了一个英雄的诞生和消逝,也见证了一个充满爱和牺牲的故事。

而这个小村子,也因为公孙大娘的英勇和牺牲,得以保留了下来。村民们感激涕零,将她们的事迹代代传颂。他们铭记着公孙大娘和李十二娘的勇敢和智慧,也铭记着余量超的悲壮和坚定。他们的故事成为了村子里的传说,成为了一种永不磨灭的精神象征。

公孙大娘的舞技,如同她的生命一样,绚烂而耀眼。她的每一个动作,每一个转身,都充满了力量和韵律,仿佛在诉说着她的人生故事。她的舞蹈,让人们仿佛看到了大唐盛世的繁华,看到了那个再也回不去的辉煌时代。

开元盛世,是公孙大娘生命中的巅峰。那个时代的长安,繁华而热闹,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她的传说。她的名字,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代名词,她的舞蹈,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象征。

然而,人生如同一场烟花,绚烂之后便是寂寥。随着开元盛世的倾塌,公孙大娘的人生也走向了终点。她的舞蹈,如同她的人生一样,绚烂而短暂,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怀念。

公孙大娘的一生,像是一首美丽的诗篇,让人感叹不已。她用她的舞蹈,留下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记忆,也让自己成为了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明星。

记得收藏(斗破小说网https://www.eceshu.c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