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章 红拂(下)(2 / 2)

李靖和红拂相对而坐,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如此和谐。红拂手中的酒杯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线,她轻轻地抿了一口酒,脸上露出了满足的微笑。她轻描淡写地对李靖说:“李郎,你看这阳光洒满庭院,我感觉自己仿佛也融入了这片美景中。如今我已安定下来,你明天便可以放心启程了。来,我敬你一杯,愿你前程似锦,建功立业,不要辜负了我对你的期望。”

随着她的话语,红拂站起身来,手中的红拂尘轻轻扬起。她开始舞动起来,仿佛是一只展翅的凤凰,在阳光下翩翩起舞。她的舞姿优美而流畅,每一个转身、每一个跳跃都如同一幅精美的画。李靖看得如痴如醉,整个世界仿佛都在红拂的舞步中旋转。她的身影在阳光中跳跃,带起了阵阵轻风,吹动了李靖的心弦。红拂的舞姿仿佛有魔力一般,将这个平凡的庭院变成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舞台。在她的舞蹈中,李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,那是一片充满无限可能和机遇的天地。他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,发誓一定要不辜负红拂的期望,努力拼搏,为自己和心爱的人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。

红拂的歌声如山涧清泉,滴滴汇入心头,流淌出那深深的离愁别绪:“我在滚滚的征途上,思念重重,前路迢迢,却无边无际??”这无奈的燕子绕梁而飞,伯劳鸟东去,都让人在歧路上心生哀伤。只怕这空荡荡的房间里,只剩下萧条与孤独,门掩住梨花的娇羞。李靖听着这首歌,从未感受过的情感在胸中翻涌。他的眼角微微湿润,歌声仿佛一把钥匙,打开了他心底深处的哀愁与悲凉。

他端起酒杯,一饮而尽,随后起身舞剑。剑身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,像是一把时光的箭,带着他的歌声疾飞:“我骑上马却无法握住马鞭,只能折下一枝杨柳枝。坐在地上吹起长笛,那哀怨的笛声让路上的行人都心生愁绪。”这歌声婉转凄凉,像是在倾诉一种深深的离别之痛。

舞剑之间,他的情感犹如烈火燃烧,燃烧着的是那浓烈的愁苦和痛苦。而歌声就像是那燃烧的火焰,让李靖心中的情感得到了释放。红拂的歌声和李靖的舞剑,就像是一首诗,一幅画,无声无息地在世间流传。仿佛天地之间的空气都在他们的情感中被净化了。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经历,但却仿佛刻在骨子里般熟悉。李靖在那一刻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悲欢离合。

夜幕降临,宴会即将落下帷幕。李靖和红拂坐在桌边,彼此无言,但心中的情感却如潮水般汹涌。他们举杯轻饮,回味着过去的美好时光,仿佛在品尝每一刻的酸甜苦辣。

红拂的心情如同起伏的波浪,渐渐从高潮回落。她凝视着李靖的面庞,那双深邃的眼睛里藏着无尽的故事和情感。她想要将他的每一个细节都刻印在心底,仿佛这样就能将他的身影永远留在自己心中。

李靖离去的画面在红拂的脑海中反复闪现,她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次相见,甚至有可能永远无法重逢。这种未知的未来让她感到心痛如绞,眼眶不禁湿润。

然而,他们都知道,这次的离别是为了更好的未来。他们将心中的不舍化为动力,为了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。红拂深吸一口气,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,她知道,即使分离,他们的心依然紧紧相连。

在红拂转身离去的一刹那,李靖心中的痛楚宛如刀割。他深深理解红拂内心的挣扎与苦痛,因为这份苦痛,他自己也品尝过千百回。若此时红拂能稍稍露出不舍的情绪,李靖定会抛下一切,只为留在她身边。然而,红拂却以超乎寻常的毅力,紧紧咬住牙关,那勉强的笑容在她苍白的脸上显得格外刺眼。

在日落的余晖中,红拂默默地为李靖整理行装。她的眼神凄凉而婉约,像是含着深深的离愁。这个时刻,她的内心像秋天的树叶一样摇摆不定,与李靖的离别在即,可他的留恋仿佛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山峦。然而,当夜幕即将降临,李靖仍未有离去的迹象,红拂忍不住了。

她轻叹一声,眼中闪过一丝坚定,开口道:“李郎,你可知古人的那句名言吗?”李靖疑惑地看着她,“行也,怀与安,实败名。”红拂解释道,“意思是,走吧,启程吧!怀其所爱,安其所居。但这足以败坏功名。”李靖听后默然,他沉思着说:“我知道,只是一时想不起是哪位古人说的。”红拂轻声笑了笑,“唉,难道你不记得齐女劝晋公子重耳的故事吗?”

李靖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明悟,“哦,记起来了!《春秋左氏传》记载,晋公子重耳逃到齐国,齐桓公嫁女并赠予良马二十乘。重耳在齐国安于享乐,忘记重振社稷的使命。他的随从劝他不要忘记自己的志向,但他不听。随从们在桑林中商议回国之事,被他的妻子姜氏得知。姜氏不但没有挽留丈夫,反而劝他迅速回国。当时,她说的就是‘子有四方之志……行也,怀与安,实败名’。”

红拂微笑着点头,“对呀!后来晋公子仍是不走,姜氏又如何呢?”李靖接道:“她与随从共谋,灌醉了重耳,置于车内,送出齐国。等重耳醒来,已经远离齐国。后来重耳重建晋国,成为春秋五霸之一。”

红拂眼中闪过一丝慧黠,“那么……李郎,你是否也要让红拂效仿姜女之计呢?”李靖愣住了,他看着红拂深情的眼睛,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。他望向远方,仿佛在自言自语:“好,明天就走。”

红拂脸上露出了赞赏的笑容,但心中的疼痛如刀割般剧烈。她轻轻地献上樱唇吻了吻李靖,泪水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。这个别离前的吻,仿佛让人更激动、更热烈。两人都期盼着时间能永远停留在这一刻,但现实却无情地将他们拉回。这一刻的热烈与不舍交织在一起,让他们的心更加紧紧相连。

翌日破晓,李靖从沉睡中惊醒,发现红拂已经离去,空留一室冷清。他急切地起身呼唤红拂的名字,但回应他的只有侍者递来的一封书笺和一卷兵书。书笺上娟秀的字迹写着“I髯翁藏”,告知他红拂姑娘黎明时分已经离开,她表示只要李靖不启程,她便不能归家。

李靖颤抖着打开信笺,读到红拂决绝的文字,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。他把信笺紧紧攥在手中,心中的痛楚几乎让他无法呼吸。他狠狠地咬了咬牙,毅然决然地跨上马背,向东行去。

一路向东,渭河水封冻如同他的心,驿道旁光秃秃的青槐枝干仿佛是他此刻的心情。每当夜幕降临,李靖总会抬头望向远方,心中充满了对红拂的无尽思念和悔恨。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,开始痛恨自己的无能。然而,他知道,只有继续前行,他才能找到自己与红拂共同的未来。

在一片朦胧的晨雾中,李靖悄然穿越了函谷关。这个险峻之地,车马交错间容不得半点差池,然而对李靖来说,这里如同自家后院,早已了然于心。他驾驭着烈马,心急如焚地想早日抵达太原。

然而,天有不测风云。就在离太原不远之地,赤骥马突然如受惊之鸟,狂嘶一声,将李靖掀翻在地。还未等他反应过来,已被一群士兵迅速捆绑,强行塞进了一辆战车。李靖心中虽惊,却也明白此地非同一般。

不久,他被带入一座军帐。眼罩被解开,映入眼帘的是一位威武的将军端坐堂上。李靖一惊,此人竟是唐国公李渊。在帐中,一位英姿勃发的少年引起了李靖的注意。那少年眉清目秀,神采飞扬,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新星在人群中熠熠生辉。李靖心中一动,这少年定是李家的二公子,未来的秦王李世民。

此刻,军帐内气氛肃穆。李渊目光如炬,盯着李靖,仿佛要看透他的五脏六腑。而李世民则在一旁静静观察,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机敏。李靖深吸一口气,他知道,自己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,等待着命运的抉择。

突然,他感受到一道刺骨的目光,不禁抬起头。在朦胧的月光下,一位身穿铠甲的将军正俯视着他,眼神深邃且威严。将军用冷峻的语气询问:“你是何人?”他挺直胸膛,沉着地回答:“我是马邑郡丞李靖。”

将军眉头微皱,眼神中带着一丝疑惑:“为何孤身一人闯入此地?”他坦然地解释:“我特地前来投奔大将军,希望能为天下大事尽一份力。”

将军眼神一凛,警惕地问:“你是来刺探我军行踪的?”他笑了笑,从容不迫:“将军帐下刘文静是我的故友,可请他为证。”

不料,将军面露不悦:“你好狡猾,刘文静现在正在突厥出使,不在军中,你假托其名来行骗,推出去斩了!”

这时,李靖心一横,毫无惧色地大声道:“将军起义兵,本应为天下除暴解难,怎能因为怀疑就滥杀无辜的壮士?”

这话让周围的气氛瞬间凝固。李世民的目光与父亲李渊交汇,他轻轻走上前,贴近父亲的耳边,声音深沉而富有磁性,“父亲,李靖并非寻常之辈,刘文静曾多次向我推荐此人。您是否可以再考虑一下?”李渊的眉头微皱,目光深邃,他并未立即回应。

在帐篷外的开阔地,李靖孤独地站立,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无奈和迷茫。他的命运似乎悬于一线,等待着最后的判决。然而,就在此时,一名士兵急匆匆地冲入帐内,打破了沉寂。

“将军,请看!”他递给李渊一卷书和一封信。信上的字迹娟秀,读来让人心生怜惜:“李郎,我今含泪离去,只因我深知你对我的感情。但我担心我的存在会阻碍你的前程。我离去后,盼你能迅速前往太原,投靠李氏父子。待你功成名就之日,我必来与你重聚。红拂泣笔。”

李渊的手微微颤抖,他迅速扫过信的内容,然后大声命令:“解开绑绳!赶快解开绑绳!”帐篷内的士兵们闻声立刻行动,快速为李靖松绑。

而此时,李靖的眼眶早已湿润。回想起当初身陷绝境,正是红拂姑娘的这封书信,救了他的性命。这份恩情,他铭记在心。自此以后,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抱负。他发誓,要为天下百姓谋求福祉,平定这乱世之争。

在武德二年,当洛川王世充被击破后,大唐的皇帝李渊命令李靖将军去征服雄踞荆州的萧铣。萧铣依靠着险峻的地形,顽固抵抗,使得李靖在攻打到陕州的时候,数月无法再进一步。这时,李渊对李靖的拖延感到愤怒,认为他延误了战机,于是秘密命令陕州都督许诏给李靖传令,说:“如果十日内不能攻下,就按照军法斩首!”

眼看着期限将至,战况却毫无转机,李靖心急如焚,束手无策。这一天,他避开众将官,回到军帐中,独自喝了几杯闷酒后,双手举杯,朝西跪下,不禁泪流满面,默默地说:“夫人,夫人,我辜负了你的一片苦心。如果明日不能拿下逆贼,我们可能再也无法相见了。希望你保重!”

在帐篷内,一种紧张的氛围悄然蔓延,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。帐篷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,让人感到窒息。突然,一道黑影闪过,仿佛一道风刮过。

就在此时,军帐内的幔帐一掀,出现了一位身披黑帔风、头戴紫冠、身穿貂裘的美少年。他头戴紫冠,身披貂裘,那一身装扮与那一夜如出一辙。他的眼神犀利如鹰,深邃神秘,仿佛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机密。

“红拂……夫人,你怎么会来这里?”李靖惊异地问道。他眼中的红拂,那个他日思夜想的夫人,竟然出现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战场上。

红拂微笑着解释:“我在北国听到了你的困境,知道你在这里困顿不堪,进退两难。你的情况早已传到了北国。”她停顿了一下,继续说道,“张兄原本前往扶馀国,但中途折回,与我急速赶来。他嘱咐我带来他秘传的兵书十卷,我已经为你整理妥当。”

李靖接过兵书,如同捧着至宝一般。他急切地问:“髯翁在哪里?”

红拂回答:“他已经离开几个时辰了。这些日子,我在军帐中等你多时了。”她的眼神里满是柔情和期待,仿佛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。这一刻,所有的困扰和压力仿佛烟消云散。有红拂在身边,李靖感到无比的安心和力量。

在曙光初现的第二天,李靖面临生死关头,他的名字即将在朝廷的庭审中被宣判。然而,在这危急的时刻,李靖灵机一动,他拿出了自己的奇计,向皇帝请求宽限时日。皇帝感受到了他的才华和智慧,也因为他的求情,李靖得以逃脱了死罪。

从那一天起,李靖开始巧妙地运用I髯翁的计策,他在战场上如同神助一般,一次又一次取得了胜利。他深深地知道,他已经不能让红拂离开他的身边,他们一同走过了漫长的岁月,一同见证了历史的潮起潮落。

时间来到了贞观二年,李靖带领他的军队冲破了突厥颉利可汗的大营。这场辉煌的胜利使他的名字响彻了整个中华大地。红拂则被尊称为兵部尚书夫人,她的智慧和才华赢得了世人的敬佩和赞美。

贞观八年的时候,李靖被封为行军总管,他的铁骑如龙,将侵犯的吐谷浑人一路追击到积石山。十一年后,红拂成为了卫国公夫人,她的地位无比尊崇。

人们纷纷传说,李靖的军事才能来源于I髯翁秘传的兵书数卷,或者来源于红拂夫人的幕后指点。然而,历史的真相早已淹没在岁月的长河中,无人能知,无人能晓。

然而,命运的无常总是在人们最没有防备的时候降临。就像一个晴天霹雳,红拂,那个被众人敬仰的美人,在年近半百的时候突然患上了疟疾。在那个令人窒息的时刻,她选择了在李将军的怀中安静地离去。她的肌肤依然如雪般洁白,腮畔散发着淡淡的清香,仿佛在向世人展示她那绝世的美丽。她的面庞宛如初春的霜露凝结,仿佛玉雕般精致,唇角的微笑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。

红拂的离去给李靖带来了巨大的悲痛。这位铁血汉子在失去爱人的打击下,痛苦不堪。然而,红拂的离去也引起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关注。他下诏书,决定以极其隆重的方式纪念红拂。他仿照汉代卫青、霍光的故事,在突厥境内的铁山和吐谷浑境内的积石山,建造了气势恢宏的纪念性墓阙。这样的规模与形制,都是为了表彰红拂夫人的特殊功绩。而这一切,都是为了让红拂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,成为一代传奇。

(斗破小说网https://www.eceshu.com)最全最新的小说在线免费阅读网。